跳到主要內容區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36期 [田野紀要] 初訪北京北頂娘娘廟與雍和宮

36期[田野紀要]初訪北京北頂娘娘廟與雍和宮

田野地點:北京
田野日期:2024年2月13日、14日
撰稿:青青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圖1:北頂娘娘廟入口旁的樹上繫有數條祈福紅緞帶、祈福牌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國家帶來巨額財富,但長期累積的社會問題也蠢蠢欲動。失衡的道德秩序、混亂矛盾的意識形態、高度競爭及階級固化下的焦慮與內卷等問題一一浮出水面,於是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湧入宗教場所,甚或參與靈修,只為尋找安頓身心的解方。 這也是為什麼網上流傳:「在躺平和內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拜拜」、「在做題與作弊之間,年輕人選擇了做法」、「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關係和體系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佛系」。
  張彥(Ian Johnson)在《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中也有同樣的觀察,他認為21世紀的中國人在飽經社會動盪、政治高壓、經濟高速發展的數年後,正逐漸從追求物質生活轉為探索內在精神力量,宛如中國社會正悄悄地進行一場「宗教復興」運動。我在今年春節假期,前往北京知名的信仰中心:北頂娘娘廟及雍和宮,試圖為這場「宗教復興」留下紀錄。

神祕的北頂娘娘廟 
  我在抵達北京的第二天,前往北頂娘娘廟一遊。北頂娘娘廟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西南角,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毗鄰,是北京「五頂八廟」中的五頂之一。「五頂」指的是位於北京的五座泰山神廟,皆建於明朝時期,因座落於北京城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而得名,廟內主要供奉碧霞元君。東頂、南頂娘娘廟分別位於東直門外及豐台區大紅門外,皆毀於1950年代;西頂、北頂和中頂娘娘廟則保留下來,現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西頂娘娘廟位於海澱區,過去曾改做療養院、工廠使用,現已恢復廟宇功能;中頂娘娘廟位於西鐵營村,平時不開放遊客參訪,但每逢農曆六月初一的「香會」(現已更名為「花會」)時節仍可窺見其為地方信仰文化的重要角色 。
  北頂娘娘廟座落於朝陽區,是一座坐北朝南、殿堂式的廟宇建築,文革時期曾遭到破壞,在2006年才完成重建。北頂娘娘廟曾發生一則神祕難解的事件,從此聲名遠播,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十數年前,中國為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計畫將北京中軸線向北延長,建設奧運設施及場館。奧運的水上運動場館「水立方」原本規劃興建於北頂娘娘廟現址,地方政府預計拆遷北頂娘娘廟,好為即將來臨的奧運會騰出一塊新土地。就在某日工人拆除廟宇時,天氣驟變,一股北京70年來首見的龍捲風突然在工地附近平地而起,導致現場施工設施損壞、施工人員死傷,但北頂娘娘廟卻絲毫未損。據說這便是最終促使「水立方」後移一百公尺興建,脫離原本與奧運主體育場「鳥巢」垂直對稱北京中軸線設計的原因。此傳言為北頂娘娘廟增添了許多神祕色彩,網民紛紛評論為「娘娘顯靈」,更稱北頂娘娘廟為「最牛釘子戶」。
  從地鐵站出口步行大約二十分鐘,穿越奧林匹克公園的大道,當人潮逐漸稀疏,綠林夾道歡迎,與身後宏偉壯觀的「鳥巢」、「水立方」相顯突兀的傳統中式紅牆便躍然眼前。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北頂娘娘廟,如今像穿越時空一般錯置於此。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在春節期間一般都湧入上萬名遊客,但當日的北頂娘娘廟卻是門可羅雀。即便如此,北頂娘娘廟的左、右出入口依然各自配置一名保安管理訪客出入。
  北頂娘娘廟內的「娘娘殿」供奉碧霞元君、天仙娘娘及送子娘娘,「天王殿」供奉佛教的四大天王,東、西配殿的空間則為展廳,當時正在展出與廟宇絲毫無關的「中國古代文房四寶展」。北頂娘娘廟入口旁的一棵樹上,繫有數條祈福紅緞帶、祈福牌,上頭印有「有求必應」、「消災免難」等字樣,還有訪客親筆寫下祈求的願望。然而,現今的北頂娘娘廟已不開放訪客請香,廟內也未見何處販售祈福紅緞帶、祈福牌。這裡嚴令禁止燒香,娘娘殿外擺放兩座形狀、大小相異的香爐,開口都被鐵蓋封住,與台灣廟宇普遍香火繚繞的景象大相逕庭。
  即使拿香敬拜的儀式受到限制,北頂娘娘廟的神聖性仍絲毫未減,信徒依舊前來尋求精神慰藉。數名信徒(大多是女性)在殿內雙手合十誠心祈求,或者是虔誠地在蒲團上跪拜。娘娘殿內擺放著許多新鮮花束,因為坊間有娘娘喜歡紅色百合的說法,來求事或還願的信徒往往帶著紅色百合前來供奉。此外,即使北頂娘娘廟明定不接受香油錢,還是有許多信徒刻意在寫有「本館為宗教場所,不接受捐款」的桌牌底下壓放紙鈔及硬幣,從而產生有趣詼諧的一幕。
  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北頂娘娘廟名列文物保護單位之故,除了廟門出入口各配有一名保安之外,娘娘殿內也配有三名保安。此外,廟內的娘娘殿及天王殿都設有立牌禁止攝影,只要有任何人嘗試為神像留下影像,即使是從殿外的廟埕向內殿拍攝,都會立刻遭到保安制止。我後來在百度搜尋引擎上找到數則旅遊文章解釋為何不能在寺廟中攝影,包括:避免干擾宗教活動、避免對神像造成破壞,以及對信仰保持敬畏心。
  北頂娘娘廟與我曾經拜訪過的泉州洪瀨關聖廟 同樣是具有多年歷史的地方信仰中心,但兩者在屬性、管理方式及自主性上明顯存在差異性。北頂娘娘廟曾是老北京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如今被劃為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也是奧林匹克園區的一部分,屬於國際性觀光地,現由地方政府進行管理。此外,北頂娘娘廟現已無燒香敬拜、供售法物及舉辦香會等,能使神尊和信徒間透過互動凝聚靈力、分享靈力的宗教儀式。相較之下,泉州洪瀨關聖廟座落於坊市之內,主要由地方頭人進行經營,並定期辦理天香遶境,為一具草根性、自主性也強的地方信仰中心。或許正因為如此,比起泉州洪瀨關聖廟的煙火氣,北頂娘娘廟給人更多的是生冷、肅穆的氛圍。

前進雍和宮的年輕人
  遊北京有什麼好去處?小紅書上琳瑯滿目的「北京必打卡景點」筆記,往往少不了雍和宮的身影。雍和宮原是清雍正帝的親王府邸,後來成為清帝行宮,清乾隆帝時又改為皇家寺院,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總共有三座牌坊、五進大殿、超過兩百間佛殿,甚至還有一座重達一百噸、高達二十六公尺的木雕大佛傲然挺立在「萬福閣」。總而言之,雍和宮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自從1981年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向遊客開放至今,一直都是廣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我前往拜訪時正逢春節,雍和宮裡裡外外好不熱鬧。從小紅書上可見,有不少人在大年初一凌晨十二點以前便開始在雍和宮門前排隊,期盼搶到新年頭香。如同台灣人認為在新年第一天於廟內香爐插入第一炷香,整年都能受到神明眷顧,因此,每年除夕夜廟門一開,民眾即手持燃香,爭先恐後地往前衝,爭奪第一。但雍和宮的香客少了「搶快」的機會,早晨七點廟門一開,人流一進入雍和宮內,便會立刻被高大的武警人牆攔住,遊客只許跟隨武警的背影,緩緩步入殿中。
  一位無信仰的00後友人領我到雍和宮禮佛,這也是他第一次來。我們在初五前往雍和宮,人潮依舊不減。興許是為了避免人流回堵,春節期間不開放雍和宮地鐵站出入,於是我們在北新橋地鐵站下車,緊跟著人流徒步往北走。雍和宮大街上,沿街都設有路障、圍欄管制人流,每三十公尺便駐有保安或武警管理秩序。我們依序在雍和宮通過安檢點、驗票口,並在「昭泰門」前領到一束線香,再繼續往前走,便能於「雍和門」殿外點上三炷香向佛像禮拜。我憑藉著台灣傳統民間信仰的經驗,一一向友人說明拜拜的方法,他一臉興奮地點頭照做。
  放眼望去,來雍和宮參拜的遊客幾乎全是年輕面孔。他們一把抓著數十根線香往蠟燭湊,再緊抓著燃香走到佛前,或站或跪,口中唸唸有詞,又朝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敬拜,最後將香柱投入長形大鼎。只要有人投放,那長形大鼎便立刻燃起熊熊烈火,著急地吞噬每一根香柱,讓願望攀著細長煙絲直達天聽。
  我和友人在雍和宮內踏入無數個殿,見到佛像就拜,在人潮推擠之中緩步向前,也來不及仔細看看是什麼佛像,只在幾個殿內匆忙奉上鮮花素果,全然是走馬看花。事後我問友人為何想來雍和宮,他告訴我:「為了開心,所以隨意探索」、「覺得生活太爛了」、「主要想和祂揭發〇〇假公濟私」。換句話說,儘管友人多次強調自己毫無宗教信仰,但他依舊認為,來到雍和宮能夠尋找到舒心的可能性,甚至是在香火之間「尋求正義」。結語
  「寺廟遊」近年來廣受中國年輕人歡迎。據線上旅行服務公司「攜程」數據顯示,自2023年2月以來,中國境內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年增310%;且在預訂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五成。 為此,《新京報》曾特地撰文評論中國青年:「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奮鬥才是年輕人底色!」 文內直指中國青年「生活之路走偏」、「入戲過深,把超自然力量當作了解答」等,但文章隨即「翻車」,引來大量網友的調侃及不滿,認為「管太多」。甚至連《北京日報》也立刻發文抨擊:「與其憂心年輕人上香,不如關心他們在求什麼」、「早起上完香不耽誤坐地鐵搬磚」 ,意外出現「官媒批評官媒」的景象。
  宗教在強權中未必凋零,而有可能正在發展。在北京的信仰中心裡,我見到無數張虔誠的面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許正如周華蕾(2016a;2016b)、張彥(2019),蕭玟、尚透翔(2023)所述,民眾期望藉由信仰的力量,在廟宇中釋放生活上的焦慮及不滿,在龐大的物質社會中尋求精神的寄託。但是在另一方面,「流行」、「從眾」或許也是吸引中國青年湧入寺廟的原因之一。
  正如同「特種兵式旅遊」一般,寺廟遊如今成為新潮的旅遊模式。寺廟成為社交平台上宣稱的必經打卡景點,每日人潮、參拜攻略、許願後的奇聞軼事等,全是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寺廟遊的盛行也形成宗教產業鏈,光是全中國十大寺廟的門票年收入,便從五千萬一路排行至七億人民幣。 寺廟內外販賣的法物大受遊客歡迎,像是雍和宮的琉璃手串除了能夠保佑平安之外,也被中國青年視為時尚穿搭,網上並因此掀起代購潮。以雍和宮為例,一串經廟方加持過的琉璃手串,價格在兩百至五百人民幣不等,破千的手串願意掏錢購買的人也不在話下。
  總而言之,除了民眾追求精神寄託的渴望之外,「宗教商業化」或許也連帶推動了中國所謂「宗教復興」的進程。
 


圖2:北頂娘娘廟內的「天王殿」,殿前的香爐已被鐵蓋封死

 

圖3:一名女性手捧紅色百合排隊進入「娘娘殿」
圖4:一對夫婦於「娘娘殿」內打量信徒擺放的百合鮮花。照片正中央即為廟宇主神碧霞元君

 

圖5:雍和宮匾額。宮內匾額規制皆由四種語言寫成,從右至左分別為滿文、漢文、藏文,最後是蒙古文。
         匾額上的漢字均為乾隆御筆書寫,且每塊匾上都有乾隆御筆之寶的印璽
圖6:雍和宮內景。絡繹不絕的遊客擠滿在「萬福閣」外,現場配有幾位掛有名牌、臂章的工作人員協助維持秩序


          

圖7:新京報評論今年3月間刊登的文章                       
圖8:網友在新京報抖音討論區的留言 (影片現已被下架)   

 

------------------------------------
[1] 見周華蕾,2016a,〈諸「神」之戰,中國人的頭腦裏裝着什麼?〉,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29-mainland-beliefsinchina。周華蕾,2016b,〈靈修:另一個向度的人〉,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30-mainland-spiritualformation。蕭玟、尚透翔,2023,〈不確定時代的「信徒」:集體焦慮下,中國年輕人前進寺廟〉,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801-mainland-buddhists-young-and-lost

[2] 張彥著,廖彥博譯,2019,《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台北:八旗文化。

[3] 見孫慶忠、關瑤,2013,〈中頂廟會的歷史敘事與都市村民的文化鄉愁〉。文化遺產,第4期,頁108-158。張彥著,廖彥博譯,2019,《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台北:八旗文化。頁337-348

[4]見青青草,2023,〈宗教交流?還是統戰活動?關帝文化旅遊節活動見聞〉。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35期,頁70-76

[5] 執惠,2023,〈寺廟類景區訂單較去年同期成長超300%,近半數來自90後、00後〉。https://www.tripvivid.com/41038.html,取用日期:2024年,313日。

[6] 柳早,2023,〈「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 奮鬥是年輕人底色〉,新京報評論,32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957153232644586&wfr=spider&for=pc,取用日期:2024年,313日。

[7] 田聞之,2023,〈憂心年輕人上香,不如關心他們在求什麼〉。北京日報客戶端,32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955049700592353&wfr=spider&for=pc,取用日期:2024年,313日。

[8] 一隻偵查喵,2023,〈中國最賺錢的十座寺廟,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今日頭條,32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5111504146907680/,取用日期:2024年,313

瀏覽數: